- 初绍飞;
针对山西潞安漳村煤矿井下供水系统没有在线监测,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供水智能化监测技术,应用智能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环网技术,依托矿井以太环网和智能仪表,提高煤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2019年04期 No.15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李霞;
以忻州窑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忻州窑矿矸石山的现状及生态恢复治理情况的分析,使治理方案达到对矸石山彻底治理的目的,为煤矿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积累良好的治理经验。
2019年04期 No.151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刘冬;
针对目前我国铁矿厂中常用的水力分级设备存在分级效率低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依靠固相颗粒预分级来提高分级效率的旋流器。深入分析了该旋流器的分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软件模拟对其内部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速度、压力和密度场的分布规律。通过理论研究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充分说明了该种旋流器的效率高、精度高、理能力大、节能效果好,且适用于铁矿磨矿分级,完全可以满足当前铁矿市场的发展需求,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2019年04期 No.151 14-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徐文鹏;
为确保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矿井工作面过断层支护方式设计的合理性,对煤矿开采工作面围岩的破碎区选用FLAC~(3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运用FISH语言对巷道的分析模型进行创建,从而对煤矿开采中破碎带影响下的塑形区域进行分析,进一步获取塑性区的破坏特性及变化范围。依据支架阻力情况、顶板下沉量,可以计算塑性区破坏范围特征量,优选矿井围岩控制方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满足低推进速度、较高初撑力等要求。通过模拟分析,围岩控制设计方案切实有效,破碎带的影响被削弱,进一步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2019年04期 No.15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郭文彦;
为了提升矿山的智能化和安全性,利用XGT系类的PLC作控制中心,设计了新型多回路矿用组合开关,分析了常见的故障形式给出保护方案,并对电源的控制模块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还利用XP-Builder设计了系统的人机界面。最后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保证了工作的安全。
2019年04期 No.15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苏国强;
针对智能化工作面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马兰矿18509智能工作面进行评价,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系统的分析和自动化工作面的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智能工作面的准确性。评价结果比较可靠,证明智能化工作面的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为智能化工作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9年04期 No.15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仝元;
镇城底矿为解决28106工作面巷道顶板垮落所导致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难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宽度20 m和30 m的巷道顶板进行切顶卸压分析,发现在煤柱宽度20 m时,切顶后两帮移近量减少了23%,顶板底板的变形量减少了20.3%;当煤柱的尺寸提升为30 m时两帮移近量减少了20%,顶板底板的变形量减少了26%,有效保障了巷道的围岩稳定。
2019年04期 No.15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李春睿;刘凤伟;
为解决正利煤业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在综采工作面自动化集中控制、采煤机协同控制、支架与采煤机联动控制、运输机集中控制、工作面供电供液集中监测系统等五个方面,结合国内现有的技术,完成设备的自动控制、实时工况监控、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实现少人操作,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安全生产。
2019年04期 No.15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许晨涛;郑云婷;张贺;史英祥;
以神木地区的低阶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扫选加药在分步释放试验中的应用,将煤泥分为不同灰分的产品,探究煤泥可浮性。由于煤泥较难浮,设定扫选流程为:精选后的尾煤经过搅拌30 s,加入捕收剂30μL,搅拌30 s后加入起泡剂15μL,10 s后打开进气阀门,开始刮泡进行产物收集。相比常规分步释放试验,扫选加药分步释放试验的精煤累计产率达41.76%,相比提高了29.43%;扫选加药后的尾煤累计灰分达72.13%,相比提高了20.83%。但扫选后的产品指标,容易受到药剂制度影响,捕收剂的选择性及起泡剂性能对尾煤的扫选结果容易产生明显的变化。
2019年04期 No.15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杨文娣;侯玉茂;
高硫气肥煤是内蒙古上海庙矿区主要煤种之一,受环保压力和煤炭市场影响,高硫煤的销售受到严重制约。利用低、高硫煤炭硫分差异,配洗或配销灰分小于9.50%,硫分小于2.0%的精煤产品,打破高硫煤的销售瓶颈,适应不饱和市场需求。
2019年04期 No.15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靳璞;
为确定合理的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利用FLAC~(3D)数值手段对8号煤采空后开采近距离煤层9号煤时的区段煤柱宽度进行合理设定,通过对煤岩体侧向垂直应力分布、水平应力分布调整以及屈服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9号煤层顺槽煤柱的宽度在10~15m。
2019年04期 No.151 4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杜鹏荣;
以常兴矿1510工作面开采3~#煤层矿压监测方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工作面顶板、工作面超前支护区域顶板、工作面两顺槽顶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法,对巷道围岩位移监测进行了阐述,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No.15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江勇;
为缓解矿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2019年04期 No.15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张书龙;
以镇城底矿28108工作面复合顶板的巷道支护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复合顶板的力学特性理论进行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无支护状态下,巷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锚杆锚索支护状态下,巷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实践结果表明,加强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019年04期 No.15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李鹏飞;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难题,以镇城底矿28108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数据监测,分析了28108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工作面围岩变形规律、支架受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架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利用载荷估算法进行了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并结合现场工况进行了支架选型。结果表明,在支架使用期间,工作面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该方法选型的液压支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类似地质矿井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9年04期 No.151 55-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林国富;
通过分析现有选煤厂所处时代背景及生产工艺现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集中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并着重在组态王软件环境下,给出集中控制系统中上位机画面的具体设计过程。在选煤厂应用后的结果表明,该画面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易学,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2019年04期 No.15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杨万海;
为有效解决高瓦斯综采工作面U+U型通风方式改变为U型通风方式后,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经过试验,采取顶板高位钻孔的抽采方式,依据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确定高位钻孔的终孔距3号煤层的最大垂距为60 m。由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抽放高浓度瓦斯的持续时间增加了近20 d,割煤期间瓦斯的最大浓度为0.35%,上隅角瓦斯问题得到控制。
2019年04期 No.15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谷平军;
以山西洪洞西山光道煤业矿井资源重组矿井采区系统为工程对象,分析了试验矿井采区开采的必要性,进行了矿井重组后采区布置方式的设计优化,同时优化设计了采区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主要系统。此外,进行了矿井重组后首采工作面优化布置和采煤工艺,实现了工作面快速投产,形成了"2煤层-1水平-2阶段-4采区"开拓准备方式,采用优化设计后的采区系统,年产量可达1.20 Mt,体现出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矿井地质条件相类似的采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9年04期 No.15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冯治茂;冯智杰;
以常村煤矿12~#煤层307盘区集中轨道上山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根据巷道穿过围岩的岩性和破坏特性,将12~#煤层307盘区集中轨道上山穿过的断层的岩层初步分为Ⅲ、Ⅳ、Ⅴ三大类,支护时选其中强度最低的Ⅴ类岩(粉砂质泥岩)为支护研究对象。通过结构补偿锚索将钢支架-锚索进行耦合支护,形成一个支护整体来控制围岩的变形,发挥主-被动支护各自的优点。工业实践表明:所采用的支护形式能够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的变形,达到设计要求。
2019年04期 No.151 67-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石永军;
生辉矿为了解决极近距离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对下部煤层顶板的应力破坏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极近距离煤层的上部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了极近距离煤层的应力集中区域,并通过对煤柱的宽度分析得出了不同宽度的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为矿井地质条件相类似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No.15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韩晋光;
为了使工作面坚硬老顶正常垮落,降低来压强度,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采取爆破切槽和人工辅助控制结合的方法,改变岩层结构,实现顶板正常垮落。根据工作面初次垮落顶板步距及周期来压布局,确定初次放顶步距为28 m,周期放顶步距设定为20m。对深孔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由现场爆破效果可知:顶板因预放顶板措施的实施出现松动,致使应力提前释放,工作面来压强度缓解。
2019年04期 No.151 73-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关联合;祁明;齐黎明;
为了研究不同瓦斯压力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在开滦矿区开展了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下的瓦斯解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解吸规律曲线模型要比国家标准推荐的瓦斯解吸规律模型相关性要高,其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98 4。开滦矿区钱家营矿的煤体瓦斯解吸能力强于吕家坨矿,开滦矿区煤体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吸附能力逐渐增大。
2019年04期 No.15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 崔岩兵;
为研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以马兰矿18506综采工作面的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矿压数据记录分析、仪器测量、现场观测等手段,判断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及其来压强度、上覆岩层情况,分析了初采期间、正常回采期间、末采期间、两顺槽矿压规律。对该矿矿压规律的研究可为后续开采进行预测预报,同时为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4期 No.151 78-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陈思;王延强;
为缓解跳采引起的矿井采掘接替紧张问题,对工作面的煤岩体进行力学参数试验。煤层的直接顶厚度大、强度小,钻孔断顶沿空留巷中,在原有支护基础上调整锚索布置方式,采用3排矩形布置方法,并在巷道煤壁侧搭设柱腿。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观测可知:巷道顶板的平均下沉量90 mm,采用锚索网和巷旁支护措施可以对围岩变形问题加以控制,满足留巷的施工要求。
2019年04期 No.15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晓阳;
通风机的正常运转对于保证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去除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危害尤为关键。基于PLC的煤矿通风机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扩展性、灵活性和可靠性及易调试等优点,能够对潜在的隐患和风险实现实时监控和识别,对于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做到及时掌握,并对故障和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同时实现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进一步提升矿井通风系统运转可靠性和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2019年04期 No.15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李佳;
基于采煤沉陷积水区域地表移动观测存在的弊端,结合沉陷积水区域特点,提出采用全站仪中间法对采煤沉陷积水区域地表移动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处理,提出了地表观测点G_i在第m次地表移动观测水平移动(u_(mx),u_(my))和下沉值w_m的计算方法,以及同一时间段沉陷盆地积水深度h_(m积)的获取方法,并推到了利用全站仪中间法地表移动观测结果的误差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潞安矿区某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为例,对比分析了全站仪中间法的数据精度,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对影响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2019年04期 No.15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孟令书;陈超;杨志彬;
针对冶金等企业煤气事故频发,已影响人员及财产安全这一现状,以精益管理钢铁生产过程中副产煤气安全为目的,立足于邯钢公司精益管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为手段,分析煤气安全精益管理模式,创新行为安全点检制及看板管理新举措等,并提出推进精益管理的PDCA模型,意在形成高效循环闭环管理模式,促进企业高速稳定发展。
2019年04期 No.151 93-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贾学军;
针对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的现状,研制出一种煤矿透水事故两级悬浮快速排水新方法,并阐述了一种煤矿透水事故两级悬浮快速排水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在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进行了应用,加快了矿井的排水救援步伐,节约了成本,降低了透水事故的损失,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2019年04期 No.15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东义;
针对新景矿选煤厂旋流器耐磨内衬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开发引进钢铁冶金行业耐磨材料耐磨硅化钢,对其性质分析并进行改进。经过一年多现场工业应用,磨损对比,硅化钢作为重介旋流器内衬其耐磨性大大提高,为新景矿选煤厂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年04期 No.151 100-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王飞飞;
针对荣辉选煤厂粗煤泥量大、分选效率低下的现状,将电磁筛替换之前的振动弧形筛对粗煤泥进行分选。介绍了电磁筛的结构及分选原理与振动弧形筛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了精煤产率和原煤处理能力,改善了分选效果,为企业增加可观效益。
2019年04期 No.15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吴光辉;
在回采过程中,孤岛工作面容易在采空区侧向压力以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严重的变形。为了探究提升孤岛工作面支护效果的措施,根据新村煤矿8512工作面的地质状况,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进行支护,在分析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和优化方案,并分析支护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以高预应力锚网索进行支护,8512工作面回风巷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量明显减少,顶板的平均离层量为4.2 mm,表明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方案能够实现对围岩的有效支护,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强度显著提升,能够实现对回采需求的满足。
2019年04期 No.151 104-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建珍;
为实现常村煤矿无煤柱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在对常村煤矿的3308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巷道充填系统进行设计,采取采用膜袋加固、"超前单体+铰接顶梁"支护、顶板锚索补强等加强支护,抵制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影响,控制留巷的变形。根据留巷效果分析:充填体内部所承受的压力在工作面后方10 m处出现变化,推进至80 m时,压力开始走向平稳,回采期间,巷道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00 mm,留巷顶板变形处在可控范围内,巷道满足使用要求。
2019年04期 No.15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李九胜;
为探明8503工作面内煤层赋存及隐伏构造情况,保证工作面的回采安全,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对工作面构造进行探测。根据8503工作面现场情况,探测仪器采用460.8 kHz的探测频率,发射点采用定点交汇法布置。探测结果分析表明:工作面300~365m范围内存在2处煤层变薄区,坑道透视异常区域与巷道煤层变薄区域基本相符。
2019年04期 No.151 109-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李斌;
为避免5314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片帮、顶板塌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工作面巷道详细分布的基础上,对过切眼和空巷的支护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就注浆管组合、钻孔施工、布置、封孔工艺和注浆管组合等方面,对切眼深孔注浆工艺、53141及53146巷的充填柱方案、锚索补强方式进行详细阐述。实际开采效果表明:回采工程中,煤体顶板得到控制,压溜事故和顶板塌落现象大幅减小,工作面得以正常推进。
2019年04期 No.15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郭晓波;
为解决采区供电系统元件故障无法被检修人员识别的问题,开展对其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从系统元件的工作原理对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母线与线路元件进行了阐述。将该技术运用在采区供电系统中,分别对母线元件、变压器故障及线路元件故障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区供电系统关键元件故障类型、原因、位置可以被该诊断技术探查,矿井供电元件损坏识别困难问题得以解决。
2019年04期 No.151 114-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李本刚;
为控制34050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变形,保证末采阶段的安全,对回撤通道的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工作面与回撤通道相距0~10 m时,在回撤通道变形剧烈,且中部区域变形最大的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及计算得出合理工作面停采让压的位置,对回撤通道采取垛式支架+锚网索复合支护形式,根据巷道变形观测结果,回撤通道帮部最大位移量为120 mm,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00 mm,巷道断面满足回撤使用条件。
2019年04期 No.151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唐莉英;万冬梅;
巴关河选煤厂重介技术改造工程投产后,存在介质损耗波动较大、生产成本偏高、生产效率偏低等严重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采取调整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洗选设备、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从而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生产的问题。
2019年04期 No.15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晋;
林西矿1823综采工作面过中间巷-老巷时,为防止出现超高冒顶,倒架等情况,在中间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加强支护,并采取调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了生产安全,也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过中间巷积累了经验。
2019年04期 No.151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伟;
马兰矿针对18506综采工作面动压影响造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切顶卸压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18506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爆破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切顶后的支承力影响范围为降低了1/3,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019年04期 No.151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郗满江;
BPJ-630/1140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流变频器,应用在常村煤矿280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生产过程中,运用了变频智能控制技术,能实时智能调节刮板输送机的运行速度,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经济运行,实际使用效果显著。
2019年04期 No.151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浩;陈思;
为解决南凹寺煤业有限公司30407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尘浓度高、可视性不好的问题,分析原降尘技术措施,可知原技术存在降尘效果不好,造成巷道积水严重等,提出在工作面、运输顺槽、胶带输送机机头处改装自动感应全封闭式喷雾装置、泡沫降尘设备、自动化捉尘水幕装置及打设交错迈步注水孔等综合降尘措施。由实际应用效果可知:采取优化措施后,30407工作面生产期间粉尘浓度最高为210 mg/m~3,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升到6 m/d。
2019年04期 No.151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闫民民;
为准确预测煤层厚度,减少传统施工钻孔手段获取煤层厚度的费用,常村煤矿将褶波阻抗反演技术用于煤厚预测,并根据原始的勘探资料,获得煤层厚度的准确信息,进而计算出煤炭资源的储量。通过计算及统计对比分析:北翼实际采出量是285.2万t,使用反演技术预测的储量为305.4万t,更接近于北翼实际采出产量,为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2019年04期 No.151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宝梁;
为避免矿用无极绳绞车在运输过程中钢丝绳弹出、脱绳事件的发生,对传统压绳装置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可知,巷道起伏较大时,运输设备重量重,钢丝绳受到的弹力大,易发生钢丝绳弹出现象。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压绳装置进行改进,利用两组跑道轮代替传统的转轴,将压绳方式由原来的斜弹压绳方式改造成平推压绳。技术改造后,钢丝绳脱绳、弹出事件大大降低,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2019年04期 No.151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晋辉;
为保障煤矿安全防治水工程,首先对镇城底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明,在探明地质条件基础上,对瞬变电磁仪YCS512探测数据高阻异常区进行分析。通过对镇城底矿掘进工作面迎头煤岩、前方陷落柱追踪探测结果,YCS512探测成果中出现高阻、并判断为煤层变化、对比勘探结果,瞬变电磁仪YCS512准确率为60%。
2019年04期 No.151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臣;石磊;
介绍了爆炸压力测试准确性的意义以及爆炸压力测定的影响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动态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进行了重点研究,阐述了动态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自验证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自验证详细流程,最后对爆炸压力测定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
2019年04期 No.151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双龙;
分析了金凤洗煤厂提高劣质煤入洗率的必要性,通过制定措施和方案,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取得了一定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2019年04期 No.15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芳;
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要求仪器的规范性很强,针对影响胶质层指数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2019年04期 No.151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毕;张国强;
马蹄沟煤矿自二采区搬家至三采区以来,综采工作面倾角增大,在综采工作面实际回采过程中,时常发生刮板输送机断链事故,但在倾斜综采工作面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常发生底槽、上槽双股断链事故,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生产任务。因此,在实际时长过程中,加强刮板输送机的使用和管理,找出刮板输送机断链的原因并及时预防处理,减少断链事故的发生,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2019年04期 No.151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红;
为解决煤矿空气压缩机故障常用诊断手段复杂,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利用主元分析法分析其空气压缩机主要故障的报警方式和空气压缩机问题。先在整个煤矿系统正常运行时采集相应部位传感器的样本,而后构建所需模型,通过试验进行数据验证可知:主元分析法可以及时把空气压缩机出现问题的信息提取出来,准确对空气压缩机进行诊断,从而达到煤矿的生产安全。
2019年04期 No.151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强;
为提高煤层的冒放性和采出率,确定常村煤矿13020工作面的合理的放煤方式,根据13020工作面煤层及地质情况分析,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选取各影响因素对顶煤冒放性的隶属度值,通过这些隶属度值计算得出顶煤冒放性和合理的顶煤方式,选择适宜的开采方式及工序。论证表明,13020工作面放煤的适宜方式为多轮顺序放煤,通过这种冒放方式可有效减少煤中混矸,生产过程中有效预防了顶板事故的发生,既保证了顶板的安全生产又提高了顶煤的回收率。
2019年04期 No.151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建红;
为了解决晋邦德矿山遇到的水文地质灾害,通过对矿山水文地质的监测,结合矿山水害防治准则,设置截流墙对矿山的水害进行了控制,维护了巷道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保障了矿山机械及人员的安全,为减少水害作出了贡献。
2019年04期 No.151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浩天;
通过对钱家营矿目前生产状况、管网及水源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矿井供水系统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对矿井供水管路的计算及水源分析,制定出改造矿井供水管网、开发井上下水源的方案。改造后,经过管网运行达到了既满足矿井生产用水,又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的水压的目的。
2019年04期 No.151 159-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明耀;
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如果对应的二次系统动作未能及时正确做出,错误动作会进一步扩大系统的故障系统影响范围,更有甚者会对大电网的稳定运行也造成威胁。鉴于此,以常村煤矿北二35 kV变电站中的6 kV改造柜为对象,研究分析变电站结构,尤其是对变电站改造后二次设备对系统运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将和6 kV改造柜稳定运行相关的运行策略、计算方法及可靠性理论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了对应的可靠运行策略。
2019年04期 No.15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静晓;
矿井通风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避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首要任务,也是防尘、防灭火的关键。因此,做好矿井通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分析煤矿发生事故的原因,重要工种类型,指出了四种重要工种类型通风、气体预防和灭火、爆破和电工等不安全行为,强调了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对消除煤矿事故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
2019年04期 No.151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涛利;
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煤矿设备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形成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结合,才能更好发挥机电设备的综合功能。围绕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科学规范模式进行探讨,在突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科学性的有效策略,从而发挥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功能。
2019年04期 No.151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路锴;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除是一个关键要素,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工作模式,在对井下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中,侧重安全指数的控制管理,从多角度纠正与规范相应的行为。针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安全隐患的排除角度出发,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2019年04期 No.151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靳鹏;
通风安全管理在煤矿综合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智能化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要从多角度探讨煤矿通风安全的有效性,确保机械运行的规范化、时效性。围绕当前煤矿安全工程中通风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而从多角度阐述煤矿安全工程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途径,全面提升煤矿的综合安全效能。
2019年04期 No.151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涛云;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由于煤矿生产工作主要在地面以下,在开采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对职工的生命造成了损害,对企业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在社会舆论中造成了恐慌,使人们谈"矿"色变。针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形式,从安全生产责任制、信息化、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方法,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No.151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志华;
煤矿安全管理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效能有很大帮助,在增强安全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安全措施的创新管理,才能更全面推动煤矿的整体发展。围绕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多角度阐述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
2019年04期 No.151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继勇;
凯川矿主井厂区至选煤厂区运输距离大于1 000 m,主井至选煤厂原煤为汽车运输倒运,运输公路沿沟壑修建,线路极其复杂,平面转弯较多。圆管带式输送机项目适用于选煤厂、焦化厂、火电厂、钢铁厂等中远距离复杂地形条件下物料封闭运输,线路布置灵活,可立体弯曲布置,彻底解决了以前原煤汽车运输对附近村落造成的扬尘困扰,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2019年04期 No.151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